鍛件后機加工件往往會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可以用肉眼察覺,但是有的卻極難發現,這些問題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原材料、加工工藝不當因素。為避免鍛件后機加工的工件出現質量上的問題,我們應該深入了解鍛件后機加工件的常見缺陷及類型。
1. 裂紋與裂縫類缺陷
裂縫:而裂縫可能是由于原材料中的缺陷(如氣孔、夾雜物)在加工過程中被擴展,或者是由于加工過程中的不當操作(如切削力過大、刀具選擇不當)導致。
裂紋:包括熱裂紋、冷裂紋、鍛造裂紋等。熱裂紋通常是由于加熱溫度過高或加熱速度過快導致的;冷裂紋則可能是在冷卻過程中由于內應力過大而產生;鍛造裂紋則是由于鍛造過程中的不當操作或材料本身問題導致。
2. 非金屬夾雜物
這類缺陷主要包括氧化物、硫化物等夾雜物,它們可能在熔煉或澆注過程中進入鋼液,并在后續的加工過程中保留下來。這些夾雜物會嚴重影響鍛件的力學性能和使用壽命。
3.表面缺陷
麻點、凹坑:可能是由于酸洗或清理過程中的不當操作導致鍛件表面出現麻坑或凹坑。
劃痕、擦傷:在機加工過程中,由于刀具、夾具或工作臺面的不干凈或鋒利邊緣,可能導致鍛件表面出現劃痕或擦傷。
4. 尺寸與形狀缺陷
尺寸超差:由于機床精度不足、刀具磨損或測量誤差等原因,可能導致加工后的鍛件尺寸超出公差范圍。
形狀偏差:可能是由于機床調整不當、夾具松動或刀具路徑設置錯誤等原因導致加工后的鍛件形狀與預期不符。
5. 熱處理缺陷
硬度過高或過低:熱處理工藝不當可能導致鍛件硬度不符合要求。例如,淬火溫度過高或保溫時間過長可能導致硬度過高;而淬火溫度過低或冷卻速度不夠則可能導致硬度過低。
變形:在熱處理過程中,由于加熱和冷卻的不均勻性,可能導致鍛件發生變形。
6. 其他缺陷
腐蝕:如果鍛件在存儲或運輸過程中未得到妥善保護,可能會受到腐蝕作用而導致表面損壞。
材料性能不足:原材料本身存在的性能問題(如強度不足、韌性差)也可能在加工過程中被放大并表現為各種缺陷。